信用经济时代,格林斯潘开出美国破产药方
作者:李宗发
继中国国际公估公司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后,美国标普公司将美国信用评级从AAA降为AA+。2011年8月7日,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全美国广播公司的一档电视节目上说,美国仍是一项可靠的投资“这不是信用评级问题。美国可以偿还所有债务,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印钞票来做到这点。没有拖欠债务的可能”。
笔者认为格老的药方不仅会使美国信用破产,而且对于现代人类经济信用是一场灾难性的打击,是很有毒性的。
自从宋朝中国四川发明使用纸币以来,人类从自此开启了信用经济时代。宋朝以前的珍珠、贝壳、黄金、白银等,充当等价交换物,但由于金银是稀缺的,珍珠、贝壳在很大范围来说也是稀缺而珍贵的,也可作为等价交换物,因而作为交换媒介的珍珠、贝壳、黄金、白银等,是不需要信用的,其本身就具有价值,并且稀缺,因而对于此种货币本身以及自然经济下的额外交换,勿须信用作保障。后来的铜钱,虽然需要国家的强制力来保障不得滥铸,更不得私铸,况且铜钱本身的铜含量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因此以铜钱作为货币,还算不上是信用经济。只有人类的货币使用纸币,并且进入商品为主导的社会后,人类才真正进入信用经济社会。
纸币其本身却不稀缺,其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抽象的价值的体现。它实际上是根源于社会财富交换契约和储存契约,从而演进为交换媒介、购买凭证、财富载体。即甲劳动供给了某种类财富A,供给了需要的乙,交换成功,从乙处获得社会化的财富交换契约,即凭借这张契约可以从社会中的丙或丁等处换回甲需要的财富C或财富D等,丙或丁获得的这张财富交换契约,又可以碾转向乙交换获得财富B。当然,社会的个体远不只甲、乙、丙、丁四人,财富也远不只财富A、财富C、财富B、财富D,而都是数不胜数,因此这种财富交换契约随着经济的发展标准化和抽象化,谁向社会任何人供给自己劳动的财富换到这种标准化的财富交换契约——货币后,一般都可以在市场上向社会中的任何人购买到等值的任何财富。获得货币实际上就是获得社会化的债权,债务人或为货币(财富)保管人银行,或为货币(财富)借取人企业或个人或政府。甲劳动生产了大量财富,其交换成功,供给社会,然后转化为社会财富交换契约——货币,其可以将其锁在保险箱里或存放在银行里进行储存。因而货币也就具有财富储存功能。然而财富交换契约社会抽象化和标准化成纸质的货币后,纸太容易获得,而印刷也很容易,这时必须由国家来统一印制,任何私人包括公司都不能印,必须要让人们之间都相信纸币是货真价实的社会财富交换契约,其的另一端即使再遥远,也能找到乙,并且对应到乙劳动供给的等值的财富B。
当然,随着社会财富种类的创新增加,以及劳动实施的财富数量或者说财富值的增多,需要对应相应的财富交换契约,即货币,因此也就需要国家根据经济总量印制相应的货币。如果国家滥开印钞机,造成钞票太多,就会出现通货膨胀,严重时就会出现社会信用大危机,例如二十世纪90年代德国通货膨胀时,出现了用车推着货币去商场买生活用品的情况。俄罗斯的卢布也曾贬值到几乎如废纸的地步。契约必须诚实信用,因此作为社会财富交换契约代表的货币必须讲信用,否则受灾的是劳动者,他们的劳动被掌握了印钞权的国家无偿牟取。同时,在进入了现代国际流动性时代,人们也在世界近二百多个国家地区所形成的国际货币信用市场、法律市场、公共产品市场、环境市场等市场上选择着自己的乐土,一国的货币信用丧失,人、财、劳动就会趋利避害,选择流动到其它国家,以减少自己的损害。
我们来进一步研究交换与货币问题。随着工业革命,人类开使社会化大生产,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几乎不可能还能自产自足,必须自己或以企业为组织与其它若干人联合生产供给某种产品财富、服务财富或其它财富,然后拿到市场上与他人进行交换,但是市场的扩大,产品财富、服务财富及其它财富种类的数以千万计,使得基本不可能物物交换,与客户交换后所获得的通常只是纸质的货币。纸币是一种国家强制力保障下的购买凭证或者说财富值凭证,而且由国家作信用保障,只有国家才能印制使货币具有稀缺性。前述的财富生产供给者,将自己劳动生产供给的财富给了客户后,从客户那里得到的只是一堆纸币,这堆纸币必须一直保证具有原来交换的财富价格,使得可以用它到市场上交换购买其它需要的消费品或生产资源等。其它生产者道理同然。
这就表明,纸币本身不是财富,从根本上来说只是社会财富交换契约,经过抽象化和标准化后,只是社会财富的购买凭证、价值尺度、交换媒介。一个人通过辛苦劳动或经营,获得了大量纸币,实际上就是获得了大量财富,这就要求纸币必须有信用,必须绝不会存在明天不能买东西,或者明天买的东西会少许多。
由于货币具有信用,存在银行里,明天不会消失,也不会贬值,因此人们将劳动或经营所获得的大量财富勿须堆放在地下室里,而是交换成货币后,存放在银行里,只需银行出具一个存款凭证即可,银行又可将这些货币化的财富借给其它生产者扩大生产,或借给其它需钱的民众,进行消费。于是,在信用下,社会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都得到空间的扩张。一方面,任何人可以不断挣无穷多的财富,只须用社会的信用物货币,甚至货币的再信用物存单,作记载就行,不用愁堆不下;另一方面,生产商可以通过银行向储存者借取大量货币转化为资本,解决自身生产能力的不足,使社会生产规模扩大,再一方面是参加了扩大再生产的劳动者具有了更多的消费能力,以及从银行借款的无钱者也具有了消费能力,社会财富容量得到扩张。在信用下,人类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可以说,现代人类经济就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信用经济。
如上是货币信用方面,还有信用工具方面。人类的经济的信用工具进入二十世纪末,特别是二十一世纪后,空前膨胀发展。例如,银行可以给你发一个信用卡,相信你用了钱后,肯定会还,并且银行运用了自己的经济势力与政治势力,制定出严苛的法律,一旦你刷了卡后不及时将钱还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人们用了信用卡后,宁愿作卡奴也不能不讲信用,于是信用卡经济得以繁荣发展。再如,按遏购房,当人们交了房价的20%后,剩下的可以通过按遏的方式从银行贷出来支付给房产商,于是取得房屋,所取得的房屋又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所借的钱必须按借款合同按时归还,也就是必须讲信用,如果不讲信用,将会被银行起诉到法院,将房屋拍卖还款,同时个人信用将受到一辈子的影响。因此在国家法律秩序下,每个人与银行打交道都必须讲信用,否则代价沉重。
由于现代社会信用秩序的建立,因此可以更好的交换,可以更好的借贷,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的扩张。例如美国近二十年来,在格老的主持下,就在大力扩张信贷工具,将美国的信用等级评为AAA,几乎每个美国公民,那怕收入极低,都可以通过信用制度,零首付大量举债买到一个非常不错的房产,以后每月以收入的一部分偿还。银行利用美国公民超高的信用评级,将债权打包,卖给全世界相信美国的人们,把风险转移。美国会出现经济危机吗?2007美国无比风光的时候有朋友问,我的回答是“什么都可能发生,事物总有盛衰变化,或至少是周期性变化”,当然我的观点在那时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当然,最终全世界发现,美国华尔街的某些信用机构在大搞左手一边收钱,右手一边盖AAA评级橡皮图章的勾当。于是次贷危机发生了,全世界都成了美国虚假信用的受害者。冰岛、希腊等濒临破产,至今欧洲都还深陷其中。
关于美国的第二层信用是,美国的国债。苏联解体后,美国二十年来成为世界无与匹敌的超级大国。其强大的军事、科技、经济,表示其实力非凡,一诺千金,向谁借的钱,都有能力归还。于是二十年来,世界各国购买美国国债,借钱给美国。其由当初的2万亿美元,一直借到今天的14万亿美元。美国借这么多钱,将来必须以当初等价值的财富去归还,那就是美国必须进行劳动生产14万亿美元的全世界需要的财富去归还。而格老给出的主意是,开动印钞机,印几个集装箱的绿纸送到中国、日本及其它债权国就数万亿美元的债权债务一笔勾销,恕笔者将话说实点,这种做法应属于无赖,就如乙借甲14万亿元的财富,乙开动印钞机,一会印出一堆钱,然后叫乙自己去领,“我可以偿还所有债务,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印钞票来做到这点。没有拖欠债务的可能”。
关于美国的第三层信用是,美元。美元曾被认为是世界货币的领头羊,而且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因为其给人的印象是讲信用,不会被美国政府开动印钞机滥印,不会贬值。而现在是要开动机器大肆印钞。全世界大量财富以美元储存,美国一旦开动机械印钞票,这时候世界的财富并未增加一分,而无数以美元储存的财富被稀释了,即美国通过乱印美元,从全世界人们那里掠夺到无比庞大的财富。因此,美元贬值,以及美国乱印美元,其实质就是美元失信。
因此,笔者认为格老作为经济学家,其所开药方是有毒的,值得商榷。人无信不立,如果美国真要按此去做,不仅害了世界各国,也将使美国走向破产。2008年金融危机是因为美国民间民众信用虚假泡沫被戳破而产生的一时陈痛,而这次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如果美国政府金融信用破产,一方面是负债不还,或者采用无赖式的印钞吹帐,另一方面是美元狂印贬值信用下跌,那么第二次金融危机一旦酿成,那将是更具灾难性。毕竟美国目前仍是世界经济的重要支柱,格老的药方服不得。格老年纪已大,不适合再出来行医了,回去好好颐养天年吧。
2011年8月11日
写于 成都